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新问题与应对策略-手机版亚博

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新问题与应对策略-手机版亚博
高等教育研究所
手机版亚博-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的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手机版亚博-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   新闻   经验交流
热门排行

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新问题与应对策略


2022-02-28 阅读次数: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美国大学生的身心状况呈现新特征,其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与多样性愈加凸显;同时,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服务需求,对特殊身份学生群体的支持较为薄弱。面对以上问题,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应对策略包括增强服务可及性,重点关注特殊身份学生群体,加强非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强化朋辈辅导组织服务能力,提升远程在线服务,专业协会增强支持引导,州与地方加大支持力度等。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应对策略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问题,应对,启示

美国是现代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源地,拥有较为健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但随着经济社会变革与时代发展,特别是美国新生儿出生率不断下降,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学生成长环境,学生群体构成日益多元化,心理干预技术持续演进等新形势变化,当前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在服务对象和服务体系两个层面都面临新的挑战。为化解困境,美国高校采取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回应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利益相关者的时代诉求,进一步推动了专业化发展,也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一定借鉴。

一、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新问题

2018年底,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了包括美国在内的8个国家近14000名学生发现,超过35%的受访者表现出至少1种健康障碍症状,重度抑郁症、广泛性焦虑症和药物滥用成为最常见的健康问题。相关调查进一步显示,当前,作为服务对象的美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凸显,表现为身心状况呈现新特征,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多样性日益突出。

(一)美国大学生身心状况呈现新特征

当前,美国的“后千禧一代”或“z世代正逐步成为主要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在行为习惯、成长环境、心理变化等方面,拥有诸多与其他群体不同的特征。

独立性和社交技能有所下降。美国青少年调查显示,与前几代人相比,“z世代更愿意同父母共处,户外社交时间较少,他们不太可能去考取驾照或者与同龄人约会,而是每天花68小时用于上网、浏览社交媒体或者收发短信。这样的生活状态虽然让学生与父母关系更为亲密,较少从事危险活动,但在进入大学校园后表现出独立决策能力缺乏、面对面社交经验不足等问题,这让多数时间处于集体生活状态的他们,更容易遭遇挫折和人际冲突。

习惯于即时满足的成长环境。通常来说,有效应对挫折并非避免情绪上的痛苦,而是获得忍受、适应痛苦并从中学习成长的能力。而在高度便捷和即时满足的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z世代,既不具备足够的忍耐痛苦、应对挫折的能力,也不知如何自我疏解,当强烈的负面情绪袭来时,其对他们产生的消极影响往往是压倒性的,即使原本正常的情绪反应也被认为是自身出了严重问题。

身心状况受社会文化环境影响较大。校园以外的社会文化环境对美国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差异性影响,根据美国教育部的数据,从2015年到2016年,受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的校园仇恨犯罪增加了25%关于移民、医疗保险、性别认同、教育经费等公共政策的制定,可能会对边缘化学生产生较大负面影响,这些潜在影响长期积累,成为该类学生的典型压力,不利于其心理健康,也威胁到校园安全。

(二)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从时间来看,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日益增加。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上,当学生被问及“是否曾被诊断患有抑郁症”时,肯定回答从2000年的10.3%增加到2018年的23.8%;当学生被问及过去12个月内是否被专业人员诊断或治疗过至少1种心理问题时,肯定答案从2009年春季的19.1%上升至2018年的30.2%,增长率高达58%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美国大学健康协会(american college health association,简称acha)与健康心理网络(healthy minds network,简称hmn)联合调查了疫情对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学生抑郁症发生率从2019年秋季的35.7%上升至2020年春季的40.9%

日益增多的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的学业表现也产生了影响。美国大学健康协会全国大学健康评估(acha—ncha曾调查了影响美国大学生学业表现的相关因素,2017—2019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4位的影响因素是压力、焦虑、睡眠困难和抑郁,都与心理健康有关(见表1)。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相关调查显示,认为心理健康问题对其学业表现产生负面影响的学生比例,从2019年秋季的21.9%增加到2020年春季的30.5%

从类型来看,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类型多样。例如,2018年一项持续性研究发现,23%的学生正在服用精神药物,39%的学生正在经历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acha—ncha2019年春季的调查显示,当学生被问及过去12个月的感受时,87.4%的人对所要做的事感到不知所措,70.8%的人感到非常难过,65.7%的人感到过度焦虑,65.6%的人感到非常孤独,45.1%的人感到非常沮丧,13.3%的人认真考虑过自杀。(见图1

(三)美国特殊身份学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凸显

当前,美国高校中的特殊身份学生群体主要包括非传统年龄学生、有色人种学生、残疾学生、退伍军人学生、国际学生、不同经济背景的学生等,这一群体不仅人数越来越多,而且在心理问题困扰、心理服务获取等方面存在特殊性。

特殊身份学生群体易受心理健康问题困扰。特殊身份学生群体极易成为心理健康服务中的弱势群体,受到特定心理问题的困扰。根据acha—ncha 2015年春季的调查,当被问及过去12个月的感受时,62%的双性恋学生、70%的变性学生、43%的跨种族学生、37%的国际学生和42%的无保险学生都承认因沮丧而感到不知所措,这种趋高的结果与其群体比例并不匹配。同时,性取向少数群体、有色人种学生、国际学生、退伍军人学生和无医保学生,还有着与其身份群体比例不相匹配的高自杀率。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特殊身份学生也常因遭遇歧视、无端指责与不公平对待而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更易受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

特殊身份学生群体寻求服务的比例存在差异。在不同的特殊身份学生群体中,寻求心理健康服务的比例有较大差异,例如,性取向和性别少数群体接受心理健康服务的比例较高,而亚裔学生、黑人/非裔学生、国际学生、无医保学生接受服务的比例要低得多,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亚裔学生因承受着偏见与被污名化的压力,寻求心理健康服务的意愿降低。此外,2012—2015年的健康心理研究显示,与白人学生相比,黑人/非裔学生、拉丁美洲裔学生、亚裔学生、阿拉伯裔学生在心理健康服务利用率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二、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新问题

除了作为服务对象的大学生心理问题日趋增加以外,作为服务主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也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包括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服务需求,对特殊身份学生群体的支持较薄弱,缺乏充足的支撑保障等。

(一)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伴随着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也在快速增长。2017年,美国大学心理健康中心(ccmh发现,在五年时间里,全美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平均使用率从30%增长至40%,而学生入学率仅增加5%,心理咨询中心使用率的增长比例远超新生入学率的增长比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相关调查还显示,41.8%的学生曾试图寻求心理健康服务,这其中又有60%的人认为新冠疫情使个体获取心理健康服务变得更加困难。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亟须得到有效回应,这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带来较大压力。

美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已有一个多世纪,其工作模式与每所学校的办学传统、每个时期的心理干预措施都密切相关。尽管经济社会持续变革、干预措施不断演变、学生群体日趋多元、服务资源不断拓展,但多数高校却一直沿用传统服务模式,几十年来鲜有变化。这种传统模式依靠全职专业人员提供直接咨询支持,面对心理健康问题增多、服务需求增加的新形势,在服务人员配备、服务形式创新、服务机制完善等方面难以满足学生需求,使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服务能力产生质疑。

(二)针对特殊身份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支持较薄弱

特殊身份学生群体由于自身边缘化地位与文化观念等因素,容易受到特定心理问题的困扰,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的比例、方式等方面存在特殊性,美国高校在以下三个方面对该群体的心理健康支持较为薄弱。

一是忽视特殊身份学生在心理健康服务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充分考虑该类学生特殊的服务需求与获取服务的资源条件。21二是在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时缺乏跨文化理解,较少从其文化背景来认识、理解他们的心理困扰,对于如何减轻该类群体寻求心理支持的羞耻感也缺少有效对策。三是服务人员的多样性不足,与渐趋多样化的学生群体不相匹配。例如,超过40%的美国大学生属于有色人种,相比之下,高校中仅有25%的教师属于前述特殊身份群体,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中占比更少,这使得有色人种学生较难接触到身份背景相似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22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支撑保障不足

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增多和服务需求增长,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迫在眉睫,但高校却在经费等方面面临困境。第一,高校面临提升服务与削减成本的矛盾。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中存在多方利益相关者,学生、家长及相关立法者希望高校能够提升心理健康服务,弥补公共卫生服务的不足。但同时,高校也面临着外界对于削减教育成本的现实要求,缺乏充足的支持保障,这与提升心理健康服务相互矛盾,高校身处其中,进退维谷。23第二,联邦政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的服务支持较少。尽管心理健康问题是很多社会弊病的诱因,理应引起政府高度重视,但在联邦层面,关于心理健康的政策对话很少,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讨论则更为罕见,很少围绕降低服务成本、增加服务内容、完善服务体系等议题制定高等教育政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支持力度极其有限。24

三、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应对策略

21世纪以来,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对象与服务体系存在的困境,美国采取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进一步提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一)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

当前,美国高校进一步增强心理健康服务可及性,旨在应对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确保学生在需要时能便捷地获得心理支持,主要包括注重服务即时性和强化服务协同两个方面。

注重心理健康服务的即时性。一方面,将学生心理健康作为学校的优先决策事项,减少或杜绝创建等候名单、限制开放时段等做法,确保学生在有需要时即能获得心理支持;另一方面,特别关注学生的首次求助经历,确保其能在第一时间获得专业人士的帮助,服务需求能够得到即时快速的回应。例如,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实现了任何学生可以任何原因进入任意的心理诊所接受帮助,学生甚至可以中途参加未曾预约的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寻求心理支持。25

加强校内心理健康服务协同。一方面,增强心理咨询中心、学生健康中心等部门间的联系,创建心理健康服务协作网络,共享心理健康评估数据与信息,协同解决学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通过部门协作强化心理问题的早期转介,觉察学生的早期转介需求,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西华盛顿大学构建了校内部门协作网络,每个部门都能对心理问题进行初步筛查和转介,并进一步形成了转介后的跟踪服务机制。26

(二)重点关注特殊身份学生群体

尊重特殊身份学生群体的主体地位。当前,美国高校注重将心理健康服务根植于特殊身份学生的生活经历,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主观感受。一方面,区别于由专业人员独自设计服务方案的传统做法,现在更多的美国高校采用专业人员与特殊身份学生协商的方式,让拥有独特生活经历的学生参与服务方案的设计,评估服务方案的可行性,并基于自身实际提出改进建议;另一方面,学校从特殊身份学生的主观感受出发,密切关注国内外种族、民族、移民等敏感事件对他们的影响,从心理健康角度快速周到地作出回应,使其能在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平稳心态。27

关注特殊身份学生群体的现实处境。针对特殊身份学生的心理困扰和服务需求开展工作,基于其心理特点、居住地点、经济状况、交通条件、家庭情况等制定心理健康服务计划,注重建立服务人员、管理者、教职员工同特殊身份学生之间的信任等。例如,康奈尔大学根据特殊身份学生的服务需求,创设“行为健康顾问”项目,加强心理问题上游干预28;纽约大学学生健康中心为减轻特殊身份学生的羞耻感,在艺术学院、文理学院、法学院等学院内部设置外派办公室,让学生在日常上课、学习的地方就能获得心理咨询帮助29;新冠疫情发生后,许多历史上的黑人学院和大学为本校学生提供远程心理咨询、线上心理健康研讨、在线心理健康资源等服务30

营造充满多样性的校园环境。美国高校注重营造多样化、无歧视的校园环境,以回应学生心理健康的多样性。2017年,专注于有色人种学生心理健康的史蒂夫基金会(steve fund)与杰德基金会(jed foundation)合作,共同开发了心理健康平等框架31,为高校提供10项心理健康服务的建议与实施策略,成为创建多样化校园的重要参考与行动指南32。又如,从2018年秋季开始,纽约大学学生可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汉语、韩语和阿拉伯语等6种语言与心理咨询员进行交流33;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聘用多样化身份的临床心理医生,开通由特殊身份学生担任朋辈志愿者的心理辅导热线34

(三)加强心理健康服务非专业化队伍建设

美国高校虽拥有较为健全的心理健康服务专业化队伍,但不足以应对当前学生快速增长的服务需求,因此其非常强调对非专业化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吸纳与培训,这类人员包括实习实训人员、任课教师、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家庭成员等。

将实习实训人员纳入心理健康服务队伍。美国多数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都有参与培训项目的实习生、博士后等相关人员,当前,美国高校要求最大化地利用这些潜在的人力资源,开始积极拓展培训项目,吸纳实习实训人员进入心理健康服务队伍,以增加服务的深度与多样性,弥补全职服务人员的不足。例如,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在5年内将心理咨询中心的培训计划扩大了400%,规定由1名全职服务人员督导1—3名受训人员开展服务,并确保这种督导贯穿整个咨询服务过程35,该校因此提升了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的服务支持能力,获得了较高的学生满意度。

强化对非专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对任课教师、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家庭成员等非专业人员的心理健康服务培训,一方面使其掌握基础的心理支持技能,增强察觉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意识,了解基本的转介程序;另一方面,鼓励他们思考自身能够参与的服务领域,使其认识到对于大多数面临压力或困扰的学生而言,理解与支持才是更为必要的。该类培训项目包括旨在帮助减少自杀行为的“qpr研究所question persuade refer institute)、传授心理疾病识别与应对技能的心理健康急救项目、提供自杀预防培训的联通校园项目等36

(四)强化朋辈辅导组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

朋辈辅导是指朋辈教育者接受招募培训后深入到学生中开展教育活动,运用所学服务同学的教育过程,并形成滚雪球效应。37朋辈辅导组织是由朋辈教育者组成的学生组织,其心理健康服务能力主要有三方面的突破,即转变管理方式、提升领导能力和延拓发展路径。

对朋辈辅导组织从管理控制转向支持引导。美国很多高校都存在数十个心理健康朋辈俱乐部或项目组织,其运作方式受到全美学生组织“活跃思想”(active minds38的巨大影响,但传统心理健康服务模式下的高校常以管理活动内容、限制活动范围等方式,对朋辈辅导组织进行严格控制39。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对朋辈辅导组织的态度转向支持引导,为它们拓展生存发展空间,帮助学生接受朋辈辅导培训,扩大同龄人之间的心理健康互助等。

将朋辈辅导与职业发展相结合。部分高校选拔希望从事心理健康服务相关职业的学生担任朋辈教育者,使其在帮助同龄人的同时锻炼职业技能,具体包括制定朋辈教育者职业发展计划,提供付费培训、实习项目及其他学习锻炼机会,为其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例如,美国布朗克斯社区学院自2015年起开展朋辈教育者职业发展项目,提供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培训,让学生了解校内外的不同服务类型,融入心理健康临床工作环境,在真实场景中完成情景化作业,参与校园心理健康拓展活动,并使其能在每个阶段都获得具体指导。40又如,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自2013年起开展健康号角朋辈教育者healthyhorns peer educators)项目,开设连续3学期的心理健康课程,明确规定课程学分与服务时间要求,传授公共卫生实践、健康研究与评估、校园压力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对朋辈教育者进行持续投入和培训41

(五)提升远程在线心理健康服务

远程在线心理健康服务高度依赖现代信息技术,由于其契合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能够显著提高服务效率而在美国高校得到快速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更是得到广泛应用,当前则主要在拓展渠道、防范风险、克服局限性等方面有所提升。

拓展远程在线服务渠道。当前,部分美国高校已将远程在线服务拓展到电话、视频、短信、电子邮件等多种渠道,实现了同步、异步心理健康服务,降低了偏远地区、国外留学和校外实习学生获取服务的时间及金钱成本。此外,高校还开发了心理健康服务网站,提供在线服务产品与工具,集成心理健康自助服务与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了综合服务能力。

防范远程在线服务风险。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美国高校给出如下建议:对于复杂的心理诊断或心理危机,不宜采用远程在线咨询;寻求服务的学生要提前了解安全性、保密性方面的风险;服务人员要掌握远程在线服务相关的知识、技能,明确该类服务是否属于医保范围;高校领导者须咨询法律顾问,确保该类服务符合所在市州的法律规定;完善用以约束远程在线服务的道德准则和法律法案等42

以科罗拉多州立大学为例,该校在2014年与格瑞特数字健康(grit digital health)团队43合作,共同研发了你在大学you at college)远程在线心理健康咨询网站,该网站一是将学生体验置于首位,在最初8周的试点开放期内,根据学生使用反馈改善网站的基础服务与多媒体功能;二是主张心理问题的预防,从学生需求出发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心理健康资源。该网站自2016年春季推出以来,已有50000多名校内访客登陆,并已被20多所美国高校使用。44

(六)专业协会增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支持引导

在美国,专业协会是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既有美国心理学会(apa)、美国学校心理学家协会(nasp)等组织开展行业管理、专业学历认证与培训项目评估45,也有美国学生人事管理者协会(naspa)、全美校内娱乐运动协会(nirsa)等组织在标准制定、机构考核、数据统计等方面提供帮助。当前,专业协会的支持引导主要围绕联合声明、项目协作、资源支持等方面展开。

发布心理健康服务联合声明。2018年,美国学生人事管理者协会、全美校内娱乐运动协会等8个协会,共同发布了名为《高等教育中的健康与福祉:促进学生成功的承诺》的联合声明。该声明作为专业协会之间的战略承诺,旨在从协会和高校两个层面着手,采取整体性、综合性、战略性举措,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福祉,对于消除心理健康服务障碍,协同推进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至关重要。46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项目合作。各专业协会强化了服务项目间的合作,通过宏观统筹与系统整合,协调优化了现有的项目布局,以更好地支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的开展。例如,美国学生人事管理者协会根据合作倡议,调整自身的服务项目结构,面向高校开设“尊重文化”“naspa战略会议等项目,并设立项目协调中心,谋求同心理健康专家合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人员提供职业发展培训。47

强化心理健康服务资源支持。201812月,美国大学健康协会、美国学生人事管理者协会和全美校内娱乐运动协会联合相关专家在华盛顿召开健康研究峰会,共同创建了数据框架,并据此开展学生健康实证研究,为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数据资源。又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大学心理健康中心(ccmh)联合600多所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构建了多学科、成员驱动、实践研究并重的合作网络,持续发布高校心理健康年度报告,为心理健康工具开发与理论研究提供最新的信息与数据。48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美国大学健康协会推出《全面开放校园心理健康服务的注意事项清单》,美国高校咨询中心主任协会发布《关于新冠疫情期间远程心理健康服务的声明》,都为疫情期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了有益指导。49

(七)各州与地方政府加强支持力度

美国联邦政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支持较少,公认的有助于改善服务的政策法规,是要求将心理健康纳入医保范围的《患者保护与平价医疗法案》(patient protection and affordable care act,简称aca),但该法案仍有争议,因此,加强州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仍是必然。

州与地方出台支持政策。各州和地方出台的支持政策主要涵盖如下内容:规定各州可从物质滥用和精神健康服务管理局(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分配资金,用于培训高校和社区内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规定增加州和地方对公立高校的经费投入,用以支持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规定评估修改各州为低收入人群制定的健康计划,用于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规定各市要增强公共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开展心理筛查培训,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减轻学生寻求心理健康服务的羞耻感。50

发挥高校领导者的主动性。事实上,美国各州和地方通常希望降低参与高校事务的成本,但也提供机会使高校领导者阐明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应支持。一方面,允许学生事务副校长在各州立法机构会议上,向政府相关事务团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信息,以帮助改进各州的政策制定。另一方面,鼓励高校领导者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融入社区健康服务,引导学生事务副校长在开展决策时尽可能地考虑地方实际,使高校心理健康服务融为社区健康服务的一部分,融入州和地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以此获得更多支持。51

四、对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启示

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等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高校极少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大、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毕业生自主择业等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的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凸显,亟待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作出积极回应。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0年之后,部分高校已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或咨询的专门工作机构。此后,我国政府相继颁布《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2001)、《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2005)、《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2011),使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在体制机制、队伍建设、条件保障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在教育部等各级政府部门的指导下,结合疫情常态化防控的新形势,继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面临的问题与美国高校存在共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心理健康服务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横向联系较弱,对于特殊身份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与研究仍需加强52;第二,专业化服务人员数量仍然不足,对非专业服务人员的培训较为薄弱53;第三,对于朋辈辅导组织的支持引导不够,远程在线心理健康服务尚未普遍应用,服务渠道单一,配套硬件设施不足54;第四,专业协会的作用发挥亟待增强,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无力承担长期心理咨询或精神疾病治疗费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与社会健康服务体系的融合度不高。

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从未来发展的视角看,其为化解困境提出的应对策略对我国高校具有借鉴意义,但同时我们也要立足国情校情,在坚持本土优势的借鉴中实现发展。

首先,强化校内部门协同联动,关注特殊身份学生群体。借鉴美国高校有益经验,我国高校在坚持构建心理育人体系时,应注重强化心理咨询中心、医疗机构、学生工作处、宿舍管理中心、院系学工组等横向部门间的协同联动,重视心理健康信息共享反馈与早期问题转介,建立转介后的跟踪服务机制。我国高校还应立足国情社情校情,强化对少数民族、学业困难、经济困难、人际交往困难、就业困难等特殊学生群体心理状况形成原因、发展特点及分布规律的关注与研究,以增强服务的前瞻性与针对性。

其次,强化朋辈辅导组织服务能力,加强远程在线心理健康服务。我国高校在坚持发挥心理委员、学生班委、党团支部、学生社团的信息收集、观察提醒、关怀帮助作用外,借鉴美国高校有益做法,应以支持引导替代硬性约束,为其搭建活动平台、提供专业培训、强化经费保障,提升朋辈辅导组织负责人的领导力。此外,我国高校应抓住新冠疫情期间远程在线服务发展的契机,强化资金保障、人员配备、设备运维及风险防范,拓展电话、视频、短信、邮件、社交软件等服务渠道。心理健康服务网站建设不应囿于部门介绍,要根据学生需求与体验优化服务资源,实现在线咨询、自助测评与宣传教育的系统集成。

最后,增强专业协会作用发挥,促进政府社会协同参与。借鉴美国专业协会的有益经验,我国心理健康相关专业协会应促进从业人员间的交流,加快建立统一的行业规范与从业标准,并积极向政府、高校推介以获得认可,遴选优秀服务案例、宣传先进诊断技术供高校参考。我国政府应积极采纳专业协会关于行业规范、从业标准的建议,将有益部分纳入政策制定,借助行政手段在高校间推行;尝试将长期专业咨询、精神科治疗等服务纳入大学生医保,形成明确的政策法规,优化异地报销制度;设立专项经费基金,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发展。此外,要推动社会健康服务体系与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深度融合,促进实现硬件设备、诊断技术、咨询专家等资源共享,建立一体化心理健康服务机制。

注释: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手机版亚博的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

网站地图